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大发彩票
:能源动力工程大发彩票
专业名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能源动力类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在太阳能利用、能量存储等领域具备能源转化、利用与系统研发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在新能源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实验、测试和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工作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预期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能达到的具体目标:
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能够组织领导团队进行相关产品研发和管理。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在职业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
能够适应能源与动力技术发展,运用支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科学原理,解决对社会有用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具有专业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承能力;
能够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并能持续进步。
三、专业培养要求及实现矩阵: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自然科学、热科学、新能源能源及其系统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能源转化与利用的设计、制造、开发、试验研究和应用管理所必需的工程技术知识,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新能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新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能设计针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高效、节能、环保和可靠性等要求的新能源科学装置、系统或工艺流程,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新能源科学工程相关科学和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新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意识:能够基于新能源科学领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新能源科学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新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力:能够就新能源科学领域的设计与研究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工程相关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并能在相关的工程实践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实现矩阵详见附件1
四、专业课程体系拓扑图(详见附件2)
学生在校课程安排(详见附件3)
五、核心课程:
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传热学、控制工程基础、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基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基础、新能源物理器件基础、电化学基础、新能源动力测试技术、新能源热利用及系统、太阳能转化与应用系统、电池及动力控制系统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军训、工程训练、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热工实验、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实践、新能源仿真实验、新能源转化与利用综合实验、新能源认知实习、太阳能转化利用课程设计、新能源动力课程设计)、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毕业和学位要求
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170学分,成绩合格并符合《大发彩票
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要求的学生,可获得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毕业要求并达到《大发彩票
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要求的学生,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分数 | 学时 (周数) | 时数分配 | 开课学期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
|
|
通识教育课程 | X01100001 |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 | 2.5 | 40 | 40 |
| 2 |
|
X05100001 |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1 | 0.5 | 8 |
| 8 | 2 |
|
X01100002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2.5 | 40 | 40 |
| 1 |
|
X05100002 |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2 | 0.5 | 8 |
| 8 | 1 |
|
X0110000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0 | 48 | 48 |
| 4 |
|
X011000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0 | 64 | 64 |
| 3 |
|
X05100003 |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3 | 1.0 | 16 |
| 16 | 3 |
|
X01100005 | 形势与政策 | 2.0 | 96 | 48 | 48 | 1~6 |
|
X01100006 |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 | 1.0 | 32 | 8 | 24 | 1~4 |
|
X01100007 | 大学英语A(1) | 3.0 | 56 | 56 |
| 1 |
|
X01100008 | 大学英语A(2) | 3.0 | 56 | 56 |
| 2 |
|
X01100009 | 大学英语A(3) | 3.0 | 56 | 56 |
| 3 |
|
X01100010 | 大学英语X(4) | 2.0 | 32 | 32 |
| 4 |
|
X01110001 | 体育(1) | 1.0 | 144 |
|
| 1 |
|
X01110002 | 体育(2) | 1.0 |
|
| 2 |
|
X01110003 | 体育(3) | 1.0 |
|
| 3 |
|
X01110004 | 体育(4) | 1.0 |
|
| 4 |
|
X01070001 | C语言程序设计 | 3.0 | 64 | 40 | 24 | 2 |
|
X01070002 |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 3.0 | 56 | 32 | 24 | 3 |
|
X01250001 | 安全教育 | 1.0 | 32 | 20 | 8 | 1 | 慕课4学时 |
X01090001 | 创业基础 | 1.0 | 32 | 24 | 8 | 3 |
|
X01250002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1.0 | 32 | 24 | 8 | 2、6 |
|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8.0 | 128 | 128 |
|
|
|
小计 | 49 | 1040 | 716 | 176 |
| 慕课4学时 |
学科基础教育课程 | X02080001 | 高等数学A(1) | 5.5 | 88 | 88 |
| 1 |
|
X02080002 | 高等数学A(2) | 5.5 | 88 | 88 |
| 2 |
|
X01080010 | 线性代数A | 3.0 | 48 | 48 |
| 1 |
|
X02080014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3.0 | 48 | 48 |
| 3 |
|
X02080018 | 计算方法 | 2.5 | 40 | 32 | 8 | 4 |
|
X02080021 | 大学物理A (1) | 4.0 | 64 | 64 |
| 2 |
|
X02080022 | 大学物理A(2) | 4.0 | 64 | 64 |
| 3 |
|
X05080025 | 大学物理实验1 | 1.0 | 24 |
| 24 | 3 |
|
X05080026 | 大学物理实验2 | 1.5 | 32 |
| 32 | 4 |
|
X02080031 | 大学化学 | 2.0 | 32 | 32 |
| 1 |
|
X02020005 | 工程制图B | 3.0 | 48 | 48 |
| 1 |
|
X02080063 | 理论力学C | 3.0 | 48 | 44 | 4 | 3 |
|
X02080066 | 材料力学C | 3.0 | 48 | 42 | 6 | 4 |
|
X02020016 | 机械设计基础B | 3.5 | 56 | 46 | 10 | 5 |
|
X02050007 | 电工技术 | 3.0 | 56 | 40 | 16 | 3 |
|
X02050008 | 电子技术 | 3.0 | 56 | 40 | 16 | 4 |
|
X02020041 | 质量工程导论 | 0.5 | 16 | 16 |
| 4 |
|
X02090041 | 管理学概论 | 0.5 | 16 | 16 |
| 4 |
|
Y02160301 | 工程热力学 | 3.0 | 48 | 48 |
| 4 |
|
Y02160302 | 工程流体力学 | 3.0 | 48 | 48 |
| 4 |
|
Y02160303 | 工程传热学 | 2.5 | 40 | 40 |
| 5 |
|
Y02160304 | 控制工程基础 | 1.5 | 24 | 24 |
| 5 |
|
Y05160301 | 热工实验 | 1.0 | 24 |
| 24 | 4、5 |
|
小计 | 62.5 | 1056 | 916 | 140 |
|
|
专业教育课程 | Z03160201 | 专业导论 | 0.5 | 16 | 16 |
| 1、3、5、7 |
|
Z03160301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基础 | 2.0 | 32 | 32 |
| 5 |
|
Z03160302 | 新能源动力测试技术 | 1.5 | 24 | 24 |
| 5 |
|
Z03160303 | 新能源物理器件基础 | 2.0 | 32 | 32 |
| 5 |
|
Z03160304 | 新能源热利用及系统 | 1.5 | 24 | 24 |
| 6 |
|
Z03160305 | 太阳能转化与应用系统 | 3.5 | 56 | 56 |
| 6 |
|
Z03160306 | 电化学基础 | 2.0 | 32 | 32 |
| 5 |
|
Z03160307 | 电池及动力控制系统 | 3.0 | 48 | 48 |
| 6 |
|
Z03160309 | 能源管理与环境 | 2.0 | 32 | 32 |
| 6 |
|
Z03160310 | 工程材料基础 | 1.5 | 24 | 24 |
| 5 |
|
Z05160301 | 新能源仿真实验 | 1.5 | 36 |
| 36 | 7 |
|
Z05160302 | 新能源转化利用综合实验 | 1.5 | 36 |
| 36 | 6 |
|
Z05160303 |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实践 | 1.0 | 24 |
| 24 | 7 |
|
| 专业选修课 | 2.0 | 32 | 32 |
|
|
|
小计 | 25.5 | 448 | 352 | 96 |
|
|
实践教学环节 | X07250003 | 公益劳动 | 0.5 | 1 |
|
| 6 |
|
X07250004 | 社会实践 | 1.0 | 2 |
|
| 4 |
|
X07250005 | 军训(含军事理论) | 2.0 | 3 | 36 |
| 1 |
|
X07250006 | 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 0.5 | / |
|
| 7 |
|
X07250007 | 创新创业实践 | 4.0 |
|
|
| 7 |
|
X07250009 | 工程训练A | 5.0 | 2+3 |
|
| 2+3 |
|
Z07160301 | 新能源认知实习 | 1.0 | 1 |
|
| 5 |
|
Z07160302 | 太阳能转化利用课程设计 | 2.0 | 2 |
|
| 7 |
|
Z07160303 | 新能源动力课程设计 | 2.0 | 2 |
|
| 7 |
|
Y07160301 | 毕业生产实习 | 3.0 | 3 |
|
| 7 |
|
Y07160302 | 毕业设计 | 12 | 16 |
|
| 8 |
|
小计 | 33 | 35 | 36 |
|
|
|
合计(总学分) | 170 | 2580+35 | 2020 | 412 |
|
|
专业方向选修课(至少选修2.0学分)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分数 | 总学 时数 | 时数分配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
Z06160301 | 氢能与新型能源动力系统 | 1.5 | 24 | 24 |
| 7 |
|
Z06160302 | 流体机械能转化原理与技术 | 1.5 | 24 | 24 |
| 7 |
|
Z06160303 | 第一性原理计算 | 1 | 16 | 16 |
| 7 |
|
Z06160304 |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1 | 16 | 16 |
| 6 |
|
Z06160305 | 页岩气的开发与应用 | 1 | 16 | 16 |
| 6 |
|
Z06160306 | 风力发电系统 | 1 | 16 | 16 |
| 6 |
|
Z06160307 | 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技术 | 1 | 16 | 16 |
| 6 |
|
Z06160308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 | 1 | 16 | 16 |
| 6 |
|
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型 | 学分 | 比例(%) | 学时 | 比例(%) |
理论教学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41 | 24 | 912 | 36 |
选修 | 8 | 5 | 128 | 5 |
学科基础教育课程 | 必修 | 62.5 | 37 | 1056 | 42 |
专业教育课程 | 必修 | 23.5 | 14 | 416 | 16 |
选修 | 2 | 1 | 32 | 1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33 | 19 | / | / |
实践教学环节(含独立设课实验)所占比例 | 43 | 25 | / | / |
毕业生学分最低要求 | 170 |
附件1: 知识、能力达成矩阵
毕业要求 | 实现课程(环节) |
1、工程知识 | 高等数学A(1)、高等数学A(2)、线性代数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计算方法、大学物理A (1)、大学物理A(2)、大学化学;工程制图B、理论力学C、材料力学C、机械设计基础B、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传热学、控制工程基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基础;新能源物理器件基础、新能源热利用及系统、电化学基础、工程材料基础、新能源认知实习 |
2、问题分析 | 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传热学、新能源认知实习;控制工程基础、新能源动力测试技术、电池及动力控制系统;新能源物理器件基础、新能源热利用及系统、太阳能转化与应用系统、电化学基础;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实践、太阳能转化利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新能源热利用及系统、太阳能转化与应用系统、电池及动力控制系统;太阳能转化利用课程设计、新能源动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
4、研究 | 大学物理实验1、大学物理实验2、新能源动力测试技术、热工实验、新能源仿真实验、新能源转化利用综合实验、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实践 |
5、使用现代工具 | 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热工实验、新能源仿真实验、太阳能转化利用课程设计、新能源动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
6、工程与社会 | 形势与政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基础、太阳能转化与应用系统、能源管理与环境、新能源认知实习、新能源动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专业导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基础、能源管理与环境、太阳能转化利用课程设计、新能源动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
8.职业规范 |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实用心理学、体育、安全教育、创业基础、专业导论、能源管理与环境、公益劳动、、工程训练A、军训(含军事理论)、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新能源认知实习、新能源动力课程设计 |
9.个人和团队 |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1、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2、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新能源转化利用综合实验、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毕业生产实习 |
10.沟通 | 大学英语A、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实践、太阳能转化利用课程设计、新能源动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
11.项目管理 | 质量工程导论、管理学概论、专业导论、、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
12.终身学习 | 工程流体力学、工程传热学、专业导论、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
附件2: 专业课程体系拓扑图
附件3:学生在校课程安排(按学年学期)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分数 | 学时(周数) | 学时分配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X01100002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2.5 | 40 | 40 |
|
|
X05100002 |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2 | 0.5 | 8 |
| 8 |
|
X01100005 | 形势与政策 |
| 16 | 8 | 8 |
|
X01100006 |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 | 1.0 | 8 | 2 | 6 |
|
X01100007 | 大学英语A(1) | 3 | 56 | 56 |
|
|
X01110001 | 体育(1) | 1 | 36 |
|
|
|
X01250001 | 安全教育 | 1 | 32 | 20 | 8 | 慕课4学时 |
X02080001 | 高等数学A(1) | 5.5 | 88 | 88 |
|
|
X01080010 | 线性代数A | 3 | 48 | 48 |
|
|
X02080031 | 大学化学 | 2 | 32 | 32 |
|
|
X02020005 | 工程制图B | 3 | 48 | 48 |
|
|
Z03160201 | 专业导论 | 0.5 | 4 | 2 | 2 |
|
X07250005 | 军训(含军事理论) | 2.0 | 3 |
|
|
|
小 计 | 25.0 | 416+3 | 344 | 40 | 慕课4学时 |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分数 | 学时(周数) | 学时分配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X01100001 |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 | 2.5 | 40 | 40 |
|
|
X05100001 |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1 | 0.5 | 8 |
| 8 |
|
X01100005 | 形势与政策 |
| 16 | 8 | 8 |
|
X01100006 |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 | 1.0 | 8 | 2 | 6 |
|
X01100008 | 大学英语A(2) | 3 | 56 | 56 |
|
|
X01110002 | 体育(2) | 1.0 | 36 |
|
|
|
X01070001 | C语言程序设计 | 3.0 | 64 | 40 | 24 |
|
X01250002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0.5 | 16 | 12 | 4 |
|
X02080002 | 高等数学A(2) | 5.5 | 88 | 88 |
|
|
X02080023 | 大学物理A(1) | 4.0 | 64 | 64 |
|
|
X07250009 | 工程训练A | 2 | 2 |
|
| 2 |
小 计 | 23.0 | 396+2 | 310 | 50 |
|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分数 | 学时(周数) | 学时分配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X011000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64 | 64 |
| 3 |
X05100003 |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3 | 1 | 16 |
| 16 | 3 |
X01100005 | 形势与政策 |
| 16 | 8 | 8 | 3 |
X01100006 |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 |
| 8 | 2 | 6 | 3 |
X01110001 | 体育(3) | 1 | 36 |
|
| 3 |
X01100009 | 大学英语A(3) | 3 | 56 | 56 |
| 3 |
X02080014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3 | 48 | 48 |
| 3 |
X02080022 | 大学物理B(2) | 3.5 | 56 | 56 |
| 3 |
X05080025 | 大学物理实验1 | 1 | 24 |
| 24 | 3 |
X02080063 | 工程力学 | 2.5 | 40 | 40 |
| 3 |
X01070002 |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 3 | 56 | 32 | 24 | 3 |
Z03160201 | 专业导论 | 0.5 | 4 | 2 | 2 |
|
X01090001 | 创业基础 | 1.0 | 32 | 24 | 8 |
|
X07250009 | 工程训练A | 3 | 2+3 |
|
| 2+3 |
小 计 | 26.5 | 456+3 | 332 | 88 |
|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分数 | 学时(周数) | 学时分配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X0110000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 | 48 | 48 |
| 4 |
X01100005 | 形势与政策 |
| 16 | 8 | 8 | 4 |
X01100006 |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 | 1 | 8 | 2 | 6 | 4 |
X011000010 | 大学英语X(4) | 2 | 32 | 32 |
| 4 |
X05080026 | 大学物理实验2 | 1.5 | 32 |
| 32 | 4 |
X02080018 | 计算方法 | 2.5 | 40 | 32 | 8 | 4 |
X01110001 | 体育(4) | 1 | 36 |
|
| 4 |
X02050017 | 电工电子技术B | 5 | 80 | 60 | 20 | 4 |
Y02160301 | 工程热力学 | 3 | 48 | 48 |
| 4 |
Y02160302 | 工程流体力学 | 3 | 48 | 48 |
| 4 |
Y05160301 | 热工实验 | 1.0 | 24 |
| 24 | 4、5 |
Z02160301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基础 | 2 | 32 | 32 |
| 4 |
X02020041 | 质量工程导论 | 0.5 | 16 | 16 |
| 4 |
X02090041 | 管理学概论 | 0.5 | 16 | 16 |
| 4 |
X07250004 | 社会实践 | 1.0 | 2 |
|
| 2 |
小 计 | 20 | 356+2 | 246 | 74 |
|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分数 | 学时(周数) | 学时分配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X01100005 | 形势与政策 |
| 16 | 8 | 8 | 5 |
X02020016 | 机械设计基础B | 3.5 | 56 | 46 | 10 | 5 |
Y02160303 | 工程传热学 | 2.5 | 40 | 40 |
| 5 |
Y02160304 | 控制工程基础 | 1.5 | 24 | 24 |
| 5 |
Z03160201 | 专业导论 |
| 4 | 2 | 2 |
|
Z02160303 | 新能源物理器件基础 | 2 | 32 | 32 |
| 5 |
Z02160302 | 新能源动力测试技术 | 1.5 | 24 | 24 |
| 5 |
Z03160306 | 电化学基础 | 2 | 32 | 32 |
| 5 |
Z03160310 | 工程材料基础 | 1.5 | 24 | 24 |
|
|
Z05160301 | 新能源仿真实验 | 1.5 | 36 | 36 |
| 5 |
Z07160301 | 新能源认知实习 | 1 | 1 |
|
| 5 |
小 计 | 23.5 | 400+1 | 356 | 44 |
|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分数 | 学时(周数) | 学时分配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X01100005 | 形势与政策 | 2 | 16 | 8 | 8 | 6 |
Z03160304 | 新能源热利用及系统 | 1.5 | 24 | 24 |
| 6 |
Z03160305 | 太阳能转化与应用系统 | 3.5 | 56 | 56 |
| 6 |
Z03160307 | 电池与动力控制系统 | 3.5 | 56 | 56 |
| 6 |
Z03160308 | 专业英语 | 1.5 | 24 | 24 |
| 6 |
Z03160309 | 能源管理与环境 | 2 | 32 | 32 |
| 6 |
Z05160302 | 新能源转化与利用综合实验 | 1.5 | 36 |
| 36 | 6 |
Z06160304 |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1 | 16 | 16 |
| 6 |
Z06160305 | 页岩气的开发与应用 | 1 | 16 | 16 |
| 6 |
Z06160306 | 风力发电系统 | 1 | 16 | 16 |
| 6 |
Z06160307 | 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技术 | 1 | 16 | 16 |
| 6 |
X07250003 | 公益劳动 | 0.5 | 1 |
|
| 6 |
小 计 | 20.5 | 324+1 | 280 | 44 |
|
第四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分数 | 学时(周数) | 学时分配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Z07160302 | 太阳能转化利用课程设计 | 2 | 2 |
|
| 7 |
Z07160303 | 能源电池课程设计 | 2 | 2 |
|
| 7 |
Z05160304 |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实践 | 1 | 1 |
|
| 7 |
Z03160201 | 专业导论 |
| 4 | 2 | 2 |
|
Y07160301 | 毕业生产实习 | 3 | 3 |
|
| 7 |
Z06160301 | 氢能与新型能源动力系统 | 1.5 | 24 | 24 |
| 7 |
Z06160303 | 流体机械能转化原理与技术 | 1.5 | 24 | 24 |
| 7 |
Z06160304 | 第一性原理计算 | 1 | 16 | 16 |
| 7 |
小 计 | 9 | 36+8 | 34 | 2 |
|
第四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分数 | 学时(周数) | 学时分配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Y07160302 | 毕业设计 | 12 | 16 |
|
| 8 |
小 计 | 12 | 16 |
|
|
|